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新闻动态

马拉松赛道上的守护天使——急诊科护士长胡纪英

时间:2024-06-17 08:50   浏览数:

胡纪英,是包头市第四医院(包头市儿童医院)急诊科护士长,从2018年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,成绩达到中国田协大众一级选手标准,完成多场马拉松比赛后,她成为众多急救跑者中的一员。

“运动员们在听到发令枪响的那一刻,眼中就只有远方的终点。但对于急救跑者来说,发令枪响后我们眼中就只剩下身边的这群运动员。”自从成为急救跑者以来,胡纪英有多次救治经历,大多是中暑的、电解质紊乱的、低血糖的,有时也需要给跑者除颤或做胸外按压。



“我如果是自己跑全马,差不多4小时左右能完赛,但如果是担任急救跑者,我就必须降低速度。”比赛只能花费50%的精力,还要留50%的精力给到其他人,因为急救跑者首先要保障跑者的安全,必须按照分配好的配速跑,不能跑自己的成绩。“在赛道上,要时刻去听周围选手的呼吸声,关注他们的脸色、步伐等。如果有选手出现问题,我们要抓住救人的黄金时间,迅速开展高质量心肺复苏及电除颤,这对救人成功至关重要。”胡纪英说。

胡纪英坦言,在选择做急救跑者的那一刻,就做好了不计个人得失的准备。“能在自己热爱的赛道上,在身边跑友有需要时,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,看到一场又一场赛事平安圆满完成时,就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!”

“我们不希望赛道上有人需要我们出手,但一旦有需要,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去提供帮助。”



6月10日,2024包头马拉松刚刚落幕,胡纪英同样参加了这场令人激动的赛事,在圆满完成任务后,胡纪英向各位跑友发出提醒:“跑友们的一切热爱与美好,都建立在健康、安全、可持续的基础上,马拉松赛事的终点不是冲线而是安全回家,要量力而为,安全完赛才是最重要的!”


马拉松赛道上有一批“另类跑者”,不以追求成绩为目的,而是默默关注身边有需要的人。一旦选手出现突发状况,会第一时间抵达现场,只为“黄金4分钟”内抢救生命。她们就是急救跑者,被誉为马拉松赛道上的“守护天使”。

每一场马拉松赛事,医护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场外医护属于官方重要救援力量,承担着整个马拉松医务救援工作,一般携带大量药品和各种专业器械。而急救跑者属于协同和辅助救援力量,相对来讲,流动性更好,在赛程中更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跑者,并且可以靠专业知识主动排除隐患,根据跑者当前情况指导跑友降速,甚至停赛,以防止意外发生。

马拉松是一项超长距离有氧耐力性运动,对人体各脏器机能都是极大的考验,同时也对马拉松赛道医疗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急救跑者,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救助知识和技能,而且要具备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实力。他们从马拉松选手中产生,需要至少有3次马拉松完赛经历,对成绩有严格要求,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,需要持有执业医生或者护士证书,非医务人员则需要提供有效期内的红十字会、急救中心等机构颁发的急救证书。

每场比赛前,急救跑者都会有赛前培训,指挥部负责人会讲解保障工作要求及具体工作安排,包括赛事介绍、赛道及天气情况分析、应急机制及预案讲解等,同时也会对跑者的急救技能进行复训和考核。比赛开始后,急救跑者将统一分组按照规定配速参赛,要求放弃成绩,不超速,不做任何无关急救任务的事情。经过科学分组配速,急救跑者分散在整个赛道中,担负起“巡航赛道”的重任——全赛道、全时段覆盖监控整个比赛,时刻保持冷静和快速反应,随时观察前方和左右选手的状态。

随着近几年参与各项马拉松赛事的人员增加,一些突发身体不适时常降临在赛道上。心脏骤停是对跑者生命最大的威胁。由于马拉松赛道过长,救护车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除了心脏骤停,高温下参赛引发的热衰竭、热射病,低温环境下参赛引发的失温等,也会威胁参赛选手生命,急救跑者必须抢时间,“与死神赛跑”。

撰稿:胡纪英